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2025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表彰名单公布。我校阎艳、唐葆君、徐源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机械与车辆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再建新功。
阎艳,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面向国家重大装备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专注于先进制造领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方向,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长期执笔参与国家重要领域五年规划,曾获国家中长期规划领导小组表彰;牵头获批工信部“工业知识与数据融合应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解决复杂装备工业软件发展关键问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牵头获批北京高校本科优秀育人团队“工业与智能系统工程教学创新团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主编教育部十四五战略性新兴领域国家级系列教材。指导学生获国家和省部级科创竞赛一等奖十余项。
唐葆君,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组织创新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围绕北京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的难点问题,开展绿色与低碳经济研究。2022年,面向北京冬奥会绿色办赛的需求,和团队共同研发了“自给自足”的零碳小屋,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与智能调控,达到零碳排放。该项目不仅在冬奥赛事绿色建筑建设中迈出重要一步,也为北京市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方向。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奖项8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金奖。
徐源,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实验室战略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国家级青年人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需求,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战略与安全治理研究工作。主持“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支撑智能时代的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治理。作为核心成员执笔中科院学部、中国工程院等重大咨询项目20余项,开展包括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2050 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等研究,在服务党和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决策咨询、赋能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多项成果获得批示或实质性采纳。
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由15人组成,其中10位女性,她们中包含国家级领军人才2名,国家级青年人才4名,其中,李明佳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沈俊教授荣获何梁何利青年创新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杨青青教授荣获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团队坚持以科研成果服务首都发展,在制冷与低温、储能、工程热物理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为首都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李明佳教授、沈俊教授、杨青青教授担任女性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奖项、学会奖项等科技奖励13项。
团队深耕教学一线,坚持立德树人、以教为先,牵头建设省部级“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累计培养硕士生、博士生100余人。获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