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理工大学工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强信心、暖人心——女教职工身边的抗疫故事(三)

供稿:校工会 邱晔      审核:高伟涛
 
 
        在第110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校工会面向全校女教职工征集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医疗、安保等方面的抗疫故事,展现北理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现推出第三期十篇征文,从不同群体、不同角度展示我校教职工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点滴故事。
 
征集故事选登:
 
留学生中心
    巾帼团队勇担当 不让须眉责任扛
    ——记北理工抗“疫”期间的留学生中心女性教职员工
    此次北理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留学生中心的抗“疫”巾帼团队肩负重任,心怀担当,以丝毫不让须眉之姿承担起面向全校留学生的防疫工作。
    由于风俗习惯不同,众多留学生在寒假期间选择留在中国,寒假留校学生中国际学生占75%,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按照学校部署,中心主任汪滢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了留办疫情防控工作组,自1月27日以来,坚持每晚8点召开视频会议,布置安排工作、强化部署协调,无一日懈怠。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文化差异可能会给防控措施的实施带来一些困难,留学生辅导员团队全天24小时在线处理工作,她们在家中的角色各不相同,有的刚刚成为“新手妈妈”,但是在学校           抗“疫”战场上,她们都扛起了肩上的责任,坚持奋战在一线,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疫情、科学做好防护、保持良好心态。
    为了响应学校“延期开学不停课”的号召,汉语教学团队第一时间召开教学研讨会制订春季学期汉语课线上教学方案,精心制作各类教学材料,保证线上授课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团队中90%以上都是女教师,她们考虑时差因素,放弃了陪伴家中幼子学习网课的机会,将线上答疑时间调整为傍晚直至深夜,保证每一名留学生都能“有惑必解”。
    在这个全校抗“疫”的时刻,留学生中心巾帼团队的英姿,在不同岗位熠熠生辉。
 
宇航学院  李琰
    战“疫”路上,位卑未敢忘忧国!
    爷爷是老八路,他常说“参加革命就一句话,位卑未敢忘忧国!”父亲是老党员,他常说“和平年代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同样应该挺身而出!”
    1月24日,原本计划这一天和家人一起返回内蒙乌兰察布我的家乡过年,可在主要媒体上看到了报道84岁的钟南山院士北上武汉的消息,卫生系统工作的爱人也告诉我疫情将近,要做好防护,我想这个时候或许留在北京我才能真正做些什么。我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父母婆婆和爱人。父亲支持我留下,他说留下来吧,学校有什么工作要做,你作为党员能第一时间冲上去,学校不找你,帮着社区做点工作也是好的。
    整个春节爱人一天也没有休,回到家里还在忙着整理白天拍摄的照片视频,撰写新闻和宣传稿件,他说,我不是医生,上不了最前线,但是我可以用手中的相机和笔把最可爱的人去记录去描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同样是党员的我在学院领导的信任下,第一个走上了疫情值班的岗位,对教学干事的我而言为春季学期在线教学及学期初各项教学运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是我的首要任务。在学校教务部门和学院领导统筹下,完成了本院下学期前三周所有开设课程情况统计工作,建立了前三周教学工作群,信息传达及时、沟通交流顺畅,为教师们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按照学校安排,开学后即将开展的学籍异动、成绩核查、学业警示、重补考报名等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闲暇之余,我主动下到社区帮助工作,为居民测体温,清洁消毒公共空间,有一天区里领导带队来到我们社区看望,当问到我的时候,我自豪的说“我是北理工宇航学院教师李琰”。
战“疫”不分岗位,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就是我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计算机学院  柳文艳
    在非常时期的这段日子,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比武汉更让人揪心关注。校友王杰钢,是我校薪火传承湖北工作组组长,湖北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共党员。妻子谢平,是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行政审批处处长,中共党员。作为工作、生活在武汉的新武汉人,他们对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感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夫妻二人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携手冲锋,共同坚守在最前线。在完成组织安排的抗疫工作之外,夫妻二人作为志愿者为小区居民采买生活物资,积极联系医疗物资渠道,向武汉市协和医院捐献7200个医用外科口罩,150件医用防护服,150个医用N95口罩。向武汉市民之家窗口工作人员捐献2000个医用外科口罩,50件工业用防护服。
    作为市局第七党支部书记,谢平同志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第一时间响应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坚守在社区战“疫”第一线,用柔弱的身躯筑起社区防疫的坚固防线,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房管巾帼力量。
    一是沟通协作,确保战“疫”有方案。下沉社区以来,多次召开线上支部会议,向支部党员传达上级决策部署。主动编入社区第三网格,听从社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协同开展,密切协作,形成联防联控无死角,群防群治全覆盖的社区防疫格局。
    二是严格排查,“绣花”功夫出细活。把加强人员管理作为疫情防控最基础工作,充分发挥驻社区工作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开展上门走访、电话随访、体温监测、居家隔离等包保工作,全面排查老旧小区,排查小区所有居民,排查所辖区工地共34名工人。在工地排查过程中发现一名流浪人员,针对隔离期间无法送其回家以及收容所不收管的现状,谢平同志积极联系送其去体检,会同社区每日给他送餐,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通过排查,消除管控死角,隔离不隔爱,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三是全天坚守,加强管控护净地。严格执行小区封闭管理,带头到班到岗,全时全域巡防,逢车必检,逢人必检,管好社区卡口,管好工地门口。通过在社区张贴宣传告示,开展入户宣传等方式全覆盖,多角度对社区居民进行防疫宣传。配合社区开展环卫消杀工作,阻断病毒传播路径,保障社区净地。
    四是服务群众,患难时刻显真情。主动走进居民,走进工地,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在物资紧缺,各方告急的情况下,谢平同志个人向社区居民捐赠口罩、消毒液、水果、方便面等各类物资。主动将个人车辆作为物资运送车,为社区采购急需的消毒水和方便面等。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向社区捐赠20箱方便面,5000个口罩,1个微波炉。针对辖区老人多,不会使用现代通讯设备团购的情况,主动担当代购员和配送员,解决隔离期间生活必须,让居民在困难之时感受到支部温暖。
    截止目前,七支部对口的月亮湾社区0感染0疑似0发热,社区防疫工作多次得到局领导的督导肯定。2月24日,国家卫健委督导组到所辖建筑工地检查防疫情况,对社区防疫工作给与充分肯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经历的这次磨难,正是每个“家”的力量向一处汇聚,无数像谢平家庭一样的夫妻档,“舍小家为大家”,才会汇聚所有的力量,去消灭疫情病魔,取得最后的胜利。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颜笑
    《两代教师的抗疫》
    和我的母亲都是人民教师。我在北京理工大学担任一线辅导员,我的母亲在山东潍坊担任小学教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迅速拉响了全国各大中小学的防疫警报。整个寒假过程中,我和母亲都是每人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杯水,每天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去,不断的联络着学生、家长,确认学生每日情况,解答学生问题,完成学校等各级各类上报表格,安抚关心学生心理。
    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网络办公可能并不困难。但是52岁的母亲眼睛已经老花了,戴着老花镜看电脑和手机时间一长就马上视力模糊看不清楚任何东西。而且每天的各类表格报送对于年过半百的人来说,每天都需要学习excel的使用、手机小程序的使用、接龙软件的使用,对她来说无疑每天都有新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两代教
    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我们自己的学生以关爱,共同抗击疫情,我们的学生们都平安健康。这也算是我们母女作为教师党员为国家作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管理与经济学院   杜雨微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校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除了响应党中央号召、自觉“宅”在家中、严格做好自我防护之外,还积极与支部党员联系,挨个打电话询问党员情况。有的老党员,联系不上,就多次打电话、亲属朋友多方打听等取得联系,切实掌握支部党员的真实情况。他们对出入京的老党员进行细致登记,还克服眼神不好、上网操作不熟等各种困难坚持每日在离退休支部微信工作群汇报党员情况。我作为一名离退休干部工作者,深深被他们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所打动,他们是我们尊敬的长者,同时又是最可爱的人,为他们点赞。
 
 外国语学院   王江睿
    强信心暖人心之教学篇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原则,乐学、爱课程、学堂在线(雨课堂)、智慧树、融优学堂等已经完成2020年春季学期开课设置工作,在疫情期间正常开放运行,为我校教师提供在线教学定制服务。课程网络教学以 “乐学”平台为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基于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可采用录播、慕课、SPOC等多种形式和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组织线上讨论、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并完成作业、线上测验、成绩管理、学生学习日志分析与统计等考核环节。平台工作人员能够随时保障教师们在家开展建课与开课工作,支持学生在线课程学习。国家、社会和学校等的各方支持和努力不仅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信心,并且温暖了教师和学生的人心。
 
北京学院  高杨
    众志成城,一心战“疫”
    一场病魔在2020年的春节降临,原本热闹的节日显得格外冷清。新冠肺炎成为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武汉封城、小区封锁,乃至每个家庭都关门防护,这一刻,我们似乎彼此都拉大距离,这一刻,我们又似乎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病疫无情,人有情,灾难越是严重,我们越是众志成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举国之力抗击这场病疫,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决心、信心。北京学院直属党支部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开展防控新冠肺炎工作安排》,普及防疫知识,提升党员的思辨力和信心,动员党员师生向一线医护人员捐款捐粮,全院师生上下一心,建设网络社区,宣传身边感人事迹。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没有一个民族如中华民族一样团结,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正用最严格的防疫手段抗击疫情。从社区到街道,从个人到企业,在那一刻,我觉得胜利离我们很近,这个冬季不再寒冷。
 
机关党委居民管理委员会  葛文娇
    在理工社区防控一线一支铿锵玫瑰在抗疫中绽放,她是妻子、母亲、女儿,但在疫情面前她更是社区工作者、党员、战士,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理工战“疫”的一线女社区工作者葛文娇。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她放下家里的老人,离开自己孩子,挺身而出。加班加点做好人员摸底排查、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不分昼夜站岗执勤。发挥女同志的特长,耐心细致做好各项解释宣传工作,为居家观察人员“代购”生活用品,送上一片温暖。把困难和委屈留给自己,把笑脸和服务奉献给居民,彰显女同胞的风采。
    由于社区工作的特点,社区两委干部中女同志比例占到85%。在理工社区防控一线,像她这样身穿火红色志愿服的身影处处可见,仿佛一支支铿锵玫瑰在社区中绽放!
 
校医院  朱燕
    校医院作为校内的专业医疗机构,在特殊时期,为保障师生健康,面临巨大的防控压力。在院领导的有序周密部署及带领下,全院各个科室过年期间也坚守在工作岗位,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其中,作为为校医院提供服务保障的行政部门,也没有松懈。挂号收费组根据就诊工作安排,最早开始挂号,最晚结束收费,直至当天所有就诊人员离开;办公室负责线上及现场咨询答疑,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及时发布最新消息等;财务室负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的收单、支票办理及医疗物资的汇款等,特殊时期遇到非工作日抢购防疫物资时,与计划财务部沟通后在其积极配合及支持下顺利完成采购;远志楼门诊医药费报销业务虽因政策要求暂停,但同事们也加入到医院内其他防疫工作中,众志成城,一起守护校园安宁!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颜金枝
    传承好家风,全家志愿行
    我叫颜金枝,北理资产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曾参与2003年“非典”招待所隔离区志愿服务, 己亥冬末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原本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家休假的我们暂不允许返京,于是我放下与家人团聚的时光,重新披挂上阵,并用实际行动号召一双儿女参加志愿者,践行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抗“疫”一线写忠诚。
   上阵亲兄弟,战“疫”母女兵。2020年1月29日,我和女儿成了村里的第一批义务宣传员,用彩纸手写一条条宣传标语,“你扶好,我来贴”,母女俩配合默契,穿梭在大楼堤村的大街小巷。
   “您好!师傅,请配合停车检查,请问您从哪里来,进村做什么?请配合给您测一下体温……”这些天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站在村子的出入口,为进出村子的乡亲们量体温、询问外出事由并逐条登记在案,以备查询。
       一个月以来,不管是值班站岗,还是宣传引导,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作为一名志愿者既是一线战斗员、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信息收集员、还是群众服务员,因为村庄是阻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做好示范,老百姓才会学着你的样子来。我们冲在前面,乡亲们才安心。守好门、把好关,帮助进出的村民做好登记、测量体温,用实际行动把好“进出”关,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小爱汇成大爱,点滴传递温情。我先后在村两委、校工会,支部,捐款700元,我们坚信,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只要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与此同时儿子孙海波发挥特长,义务帮忙录入全村的信息资料,女儿颜云青利用专业所长,志愿服务之余,还积极宣传党员群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正能量,我爱人孙彪则主动请缨参加了资产管理部延园招待所观察区的志愿服务,我们全家一家四口虽不在一个“战场”,却为了打赢这场战“疫”,这同一个目标,不畏风险,坚守一线、全力以赴,用责任和坚持真实演绎着动人的“逆行”故事。因为战“疫”路上,党员冲在前,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作为一名党员就应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守初心,担使命,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把好关、守好门,全力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铜墙铁壁,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飘扬,让党徽在防控一线闪光。